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2-05-30 18:3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想理论

 

  “留守”是个沉重的字眼。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群体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多达5800多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他们成长过程缺少关爱,身心发展问题凸显;农村留守妇女达4700万,她们生产生活负担繁重,极易产生情感缺失和婚姻危机;而大量农村留守老人为了维持生计,以年迈体弱之躯仍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空壳”村庄由于基层基础薄弱,防范力量缺乏,群防群治难以开展,针对留守人员的治安问题较为突出。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关爱留守人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给力。

  政府须负起主要责任。留守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阶段性社会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社会代价。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仅要看到光鲜的经济增长数据,更要正视这些数据背后沉重的社会成本。关爱留守人员,政府责无旁贷。只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切实把留守人员管起来,服务好,才能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

  社会力量须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爱心是服务留守人员的强大动力。近年来,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关心关爱留守人员。以留守儿童为例,一些地方相继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托管中心”等关爱活动,效果显著。各具特色的爱心活动让留守人员享受到家庭的亲情、社会的温暖。只有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将人们的爱心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引导,才能使关爱留守人员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才能不断夯实社会参与的群众基础。

  家庭参与不可或缺。留守最大的问题是亲情的缺失。亲情无法割舍,也不能替代。多写一封信,多打一个电话,多发一个信息,看似举手之劳,对于留守人员却是雪中送炭。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人员的紧密联系,让亲情得以延续和升华。

  当然,如果流入地能降低门槛,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同享一片阳光;如果流出地能努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农村人口不出远门就能增收致富,那么,留守人员的数量将不断减少,而这正是解决留守问题的治本之策。

  留守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道难题,关心和服务留守人员是个巨大工程,问题不小,困难不少。但是,只要我们有正视问题的勇气,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希望在服务留守人员方面有更多的务实之举,希望留守人员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