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的称呼泛滥成灾

(2012-05-25 20:29:45)
标签:

杂谈

戚平然

师生关系

世纪

成跟

分类: 散文随笔

    当下“老师”的称呼泛滥成灾。  

    其实,“老师”这个称谓身兼数职,它既是职衔称谓,又是关系称谓。新世纪以来,“老师”成了社交称谓。被称为老师的,大多数不是干教育的,称呼者跟他也没有师生关系。“老师”成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敬称。这种敬称与古代的“公”有些类似。“公”本来是对有贵族爵位者的称呼,比如秦庄公、齐桓公、宋襄公。后来,演变成跟爵位毫无关系的敬称。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苏东坡的话:“凡人相与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其下则尔汝之。”“老师”比“公”进步,还包括女性。无论男女,在“老师”面前人人平等。

   为什么国人这么热衷于“老师”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教师成为全社会受尊敬的职业,所以,“老师”就跟着走俏。其实,本来属于职衔称谓和关系称谓的“老师”,不但跑到了社交称谓里夺城劫地,而且磅礴万里,深得人心。这说明什么?说明原有的社交称谓不够用了。你看,“同志”萎缩了,“师傅”下岗了,“老板”适用面太小。按理说,先生/女士应该大行其道了,可是,这种称谓除了太正式之外,还无法显示尊卑。

  社交称谓不够用,就需要外援。既有尊敬感,又有亲热劲。既符合传统,又适应潮流的“老师”入选。

  语言学家说,称谓是时代的风向标。为什么半个世纪后,“老师”走俏,“先生/女士”受冷落呢?这种文化现象透露出什么信息呢?称谓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社会等级结构。这个关系和结构是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老师”插足社交称谓,说明称谓的紊乱,而称谓的紊乱,又表明了文化系统的张皇失措,一个社会的不成熟亦由此可见。

  因此,我相信,“老师”这一称谓不能长久。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