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苗族节日

(2012-05-24 18:03:12)
标签:

黔东北

苗族节日

苗年

四月八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苗族现有人口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云南诸省区,陕西镇巴县和北京市海淀区也有少量分布。苗族历史久远,人文初祖尊奉蚩尤,远古时称“九黎”和“三苗”。商周时称“髳人”,春秋战国时称“荆蛮”,秦汉时称“黔中蛮”和“武陵蛮”。从服饰颜色分,又可分为“红苗”、“白苗”、“青苗”和“黑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节日十分丰富多彩。主要民族节日有“苗年”,一般在农历九月、十月择日举办。节前杀鸡、宰鸭、买肉、酿酒、打糯米粑。吃饭喝酒前,要燃香化纸,献肉倒酒,拜祭祖先、灶神和厩神,并在牛鼻子上抹米酒,犒劳牛一年的辛苦。苗年期间还进行斗牛、赛马和踩鼓比赛。青年男女则跳舞游戏,寻找佳偶。其次是“鼓社节”(俗称“吃牯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13年举行一次。该节节期一般为15天。仅筹备就要3年时间,第一年先选德高望重的牯脏头;第二年接鼓和醒鼓,筹资选购牯牛;第三年正式祭祖。“鼓社节”(黔中也称“敲巴郎”)是苗族人的祭祖圣典。再次是“芦笙节”,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举行,节期两天,节中斗牛、赛马,特别是几十组几百支芦笙同时吹奏,美如天仙的苗家姑娘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十分壮美。最后是“四月八节”,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在湘西、黔东北苗族地区举行,为纪念一个叫“亚努”的苗族首领打败异族统治而设。
  “苗年”和“芦笙节”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国家的保护和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