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沪开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专业厂商参展。
在北京展区430平方米的展台中,通过形势展望、养老服务、福利政策、机构建设、养老文化和科技应用六个部分,向参观者全面介绍了首都老龄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每一位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北京长者的幸福生活。
展览宣传片中,北京将“老人”改称“长者”。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称呼的改变,减少“老年”概念带来消极的“迟暮”感觉,让人们更积极地应对老龄化社会。
展览最后宣示的“六十而立,八十成才,百岁创辉煌”的全新养老理念,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留影。来自四川的徐先生说,这让自己“耳目一新”,感觉非常有意思。“回家讲给我81岁的老爷子听听。”据介绍,这一概念最早是一位北京市民在广播电台的谈话节目中提出的,如今被确定为了北京新的养老理念。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六十而立,立的是为社会再作贡献的壮志与豪情。八十成才,成的是集人生之积累,在人生新的阶段积极施展新的作为。百岁创辉煌,制度保障和社会关怀让老年人无后顾之忧,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把步入老年视作新的人生历程,会让老年生活、老龄化社会更精彩。”
新闻链接
北京每天400人迈入老人行列
北京市老龄办负责人在博览会上透露,到2030年,预计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这意味着,届时北京市约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同时,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图也正在由“年轻型”的“金字塔”向“年老型”的“蘑菇”转变。
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征,“现在,全市平均每天有400多人迈入60岁老人的行列,有180多人迈入80岁老人的行列”。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所在比例超过10%即算老龄社会。北京在1990年的常住老年人口达到110万,占总人数的10.1%;2000年,常住老年人口达到170.2万,占总人数的12.5%;2020年,常住老年人口预计达到400万,占总人口的20%;2030年预计达到500万,占总人口的30%。老龄人口达到30%以上,则意味着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