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制捐款是对慈善的伤害

(2012-05-16 16:06:57)
标签:

强制

e0

慈善事业

攀枝花市慈善会

自由意志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日,“四川攀枝花市强制公职人员捐出一个月基本工资”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攀枝花市慈善会很快出面否认存在强制捐款,并称此次捐赠是以自愿为原则。同时也承认,个别单位由于宣传不够、工作不细、方法简单,造成部分员工对此次捐赠活动不理解、不支持,产生“强捐”、“被捐”等说法。

  “强捐”,这个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的字眼,时不时挑动着人们的神经,伤害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支持教育得捐款,扶贫济困得捐款,建造公园、博物馆还得捐款,甚至买彩票中了大奖也得捐款。形形色色的捐赠名目背后,是看不见的行政权力在助推。一纸公文、甚至某些领导干部的口头意见,都成了强制人们捐赠的理由。当慈善被公权力绑架,捐赠便已不再是人性伟大的体现,只剩下服从强权的无奈。

  很多强制捐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发起者们却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捐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愿表达,体现着人性中无私和互助的精神,是否捐赠、捐赠多少都应该由捐赠者自己决定。强制捐赠将这种自愿行为变成了“迫于行善”,不仅会降低民众对慈善的热情,而且还可能对捐赠者造成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某些强制捐赠从一开始便制定了任务金额,并通过摊派和层层分解,将捐赠数额细化到人头。这样一来,本应该体现爱心的无私行为被异化成了某些领导干部捞取政治资本的盛宴。表面上是自愿行为,实则是明火执仗的打家劫舍。尤其是当捐赠结果和款项的流向不透明时,“是捐赠还是敛财”的疑问便会持续地啃噬民众对于慈善的信心。

  中国的慈善,再也“伤不起”了。近年来某些不争气的慈善机构被曝出的丑闻,让慈善在人们心中蒙上了污名,任何违背人性规律的行为都会加速这一情况的恶化。只有尊重人们的自由意志,才能让捐赠真正地成为自发、自愿的无私行为,而这也才是维系慈善事业的应有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