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交还乌有先生  总不问白衣童子

(2012-05-04 21:49:36)
标签:

乌有先生

江州

和同舍对菊无酒

续晋阳秋·恭帝

白衣

杂谈

分类: 保健养生

 

   尽交还乌有先生  总不问白衣童子

     原联为: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选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此联是要人们把一切世俗杂念减少到不能再减少的程度,只留下些栽花种竹、焚香煮茗的闲情雅趣。

     上联的“损之又损”,是说从事于学习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多,从事于道的人情欲一天天减少;减少它再减少它,以至于达到无所施为;无所施为就会无不是它所为。这是要人们学会减法,假如我们减损了一些东西。如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的竞争之念,种种人生的得失之忧,这些东西损之又损,心灵就会平静。上联的“乌有先生”,是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意为无有其人。说明要把物质欲望减少到最低限度,寄情栽花种竹,把世俗烦恼都交还给乌有先生。

  下联的“忘无可忘”,意谓学道之人要忘掉一切,甚至连自身的存在都忘掉,才可以达到天道的境界。“白衣童子”特指送酒的人。南朝宋·枟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宋·司马光《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清·沈骏《九日》诗曰:“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下联是说要让脑中再没有什么烦恼可忘的了,倾注焚香煮茗,不问白衣童子为谁送酒而进入忘我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