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老子留给后世的唯一完整记载他思想的论著。
这是一本展示东方文明、东方哲学、东方智慧的瑰宝。这部书一直被中国的道教奉为经典,是道教的“圣经”,也是后人研究解读老子的基本依据。因而怎样读懂《道德经》,成为正确理解老子的关键。虽然历来也有一些文人、学者甚或皇帝注释《道德经》,对《道德经》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但有一个共同看法就是认为老子思想中包含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是不可取的,甚至认为这些是老子思想的基本方面。我们这一代人,有义务有责任按照历史的、唯物的观点和方法从新解读《道德经》,还原于历史中的老子,让人看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完整、更为客观的老子。
老子与孔子一样,基本上都是同时代的文化名人,都是春秋末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所不同的是,孔子的思想侧重于政治伦理,提倡“克己复礼”,君臣父子,仁义道德,而老子的思想侧重于对客观世界,包括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关于事物的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孔子的思想更适合于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集权制度的需要,因而百家均被罢黜,儒术被独尊。这一独尊就是2000多年,孔子也就成了至高无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如果说孔子的学说被置于“庙堂之高”,那么老子的学说则走了一条乡野文化之路,在老百姓中流传,被处于“江湖之远”了。这种历史现象是否与中国封建制度长久,社会“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自然科学不被重视,以至于中国社会发展“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有关系,但起码可以说明一点,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几千年独尊一家,既禁锢人们的思想,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很庆幸上世纪初迎来了“五四”运动,中国人的思想禁锢被打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先进文化。在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努力,科学解读《道德经》,还原于历史中真正的老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