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喝茶”
(2012-04-21 07:57:22)
标签:
周行《道德经》《老子》日本茶道内心空虚 |
分类: 老年天地 |
旧时人们喝茶,多是绿茶。泡绿茶,古人讲究“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淡淡的几片叶子泡在水里,慢慢地释放出茶香时,清浅的绿色好像沏进了一片阳光。在这样清浅的绿色里,你能听见山风,能感受到山泉,一泡绿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唤醒了。这种写意之美,正是中国人对茶最迷恋之处。
喝如此清淡之饮显然需要安静。“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一个人跟一盏茶静静地交流,能得其神韵;两三个人喝,颇有意思,能喝出茶趣,能喝出好友间的情投意合;如果七八个人群聚一起喝,就跟施舍茶一样,不过是为了解渴而已。
可惜今天人们喝茶,往往呼朋唤友,人声喧杂,虽是热闹,却少了份清静,越来越远离茶神、茶趣了。
日本茶道讲究和、敬、清、寂,与中国的茶道同脉同宗。“和”就是一种中和之美。喝茶时能感觉到内心的和谐,与自然和谐,与朋友和谐。“敬”,指喝茶的人都是平等的,彼此要有恭敬之心。我们以茶待客时,叫“敬茶”,常用的话是“请用茶”,这就是恭敬之心。敬茶,其实是敬人,也是敬自己的心。“清”指茶叶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见茶的魂魄在水中释放。一个人的人格,要有内在的光泽,但不能太耀眼。如果你的光芒到了刺眼的地步,不可逼视,这样的生命就太喧嚣了。如今的人们,大多外在锋芒毕露,缺少了内心的澄澈,而茶吸收了天地至清之气,自能洗涤我们内心的凡尘污垢。“寂”是寂寞的“寂”。如今人们往往害怕寂寞,将寂寞等同于孤单和内心空虚。实际上,真正的“寂”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虚静空灵。一个人的心没有虚静,就不能懂得万物之变化,就不能看见世界的本真;一个人的心不空,就无法收纳万种境界。
《老子》第二十五章讲什么是“道”时有这样的句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里面本身就包含了“寂兮寥兮”,唯其寂寞,并且“独立而不改”,坚守自己的操守品格,“周行而不殆”,即生生不息,处于周而复始的运动之中,这是万物的根本。这种“寂”不是死寂,而是生机勃勃中一点灵动的清寂。中国人是十分讲究这个“寂”字的,认为寂寞之中往往蕴涵着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