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出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期间,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进教室后拿起一个盒子,一言不发,从盒子里拿出一块块积木在桌上摞起来,摞到二十几块时积木就倒了,他不紧不慢地一一捡起来,又重新摞……半小时后,学生们开始纷纷离去,也有少数学生耐不住好奇,走上讲台帮爱因斯坦摞积木,爱因斯坦依然不吭声,看着学生们摞积木。学生们又一个个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学生,并将50块积木全部摞了起来。看到这个学生取得成功,爱因斯坦高兴地问他有何感想,学生思索了一下,说每摞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有的积木有黏性,他就把有黏性的摞在一起;积木轻重不一,便将重一些的放在下面,这样反复多次,终于将所有积木摞了起来。那名成功的学生后来成了爱因斯坦的同事,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惠勒。
爱因斯坦的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简单,却有深层次的内涵,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细想起来,盘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每天接触的大多是简单而平凡的点滴小事,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件,我们只有把这些简单的事情做好,才能像惠勒那样,变得不简单起来,成就伟大的事业,创造美好的人生。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古今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从诗仙李白感悟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画家达·芬奇自反复画鸡蛋学起、书法家王曦之因为练书法把整个池塘水染黑、发明家爱迪生千百次做发明实验等诸多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的秘诀往往就是再坚持。再坚持一步,就会找到柳暗花明;再执著一点儿,就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巴尔扎克认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如果惠勒在堆积木时只盲目堆积而不注重方法,可能永远也不会堆好,因而成功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既不能绕着困难走、见难题就回头,也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必须知难而进、善思巧干。要查明情况,搞清难题的症结何在以及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掌握上级企图和群众意愿,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和标准。只有查清弄明这些,才能为圆满完成任务打下基础。要讲究方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工作困难与否,只是相对而言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思量谋到深处。有时换换脑筋,带着思考工作,善于发现端倪,就会峰回路转,困难迎刃而解。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需要谦虚谨慎的作风。好言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谦虚谨慎,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常有常犯的问题。之所以众多学生在爱因斯坦授课时选择离去,主要是因为感到该课太简单,不值得一学。自视甚高,对一些小事满不在乎,到头来却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成。古人云:“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每个人都有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只有时刻以居安思危的心态、不骄不躁的作风精益求精地扎实工作,甘于寂寞,甘心奉献,才能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使人生达到新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