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游》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字词解析】 1、十年句:谓死别十年双方隔绝,什么也不知道。生:指苏轼;死:指亡妻。
2、思量:想念。 3、千里孤坟:王弗死后第二年迁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此时苏轼在密州,相距千里。 4、相顾:相看,相视。
5、短松冈:长满矮橙的山地,坟所在之处。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弧室面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速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等处做地方官。又被诬陷为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黄州(在今湖北)。保守派执政后,他一度被召回朝。新党重新上台,他一再被贬,直到边远的琼州(今海南岛)。他任地方官期间,较为关心民众生活,作过一些兴修水利的事情。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他的词,突破了当时柔弱的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风格以豪迈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面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
“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这首《江城子》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生话困苦。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夜来”,是昨夜。“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这里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人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轩”,是有廊檐的窗。“顾”,看。“惟有”,即只有。“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从梦境回到现实。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并且断定,这里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这首词作,用平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以诗为悼亡之作,苏轼此词写得最成功,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悼亡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