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课”感动师生

(2012-04-07 07:14:19)
标签:

汪桐

皖南医学院

遗体捐献

最后一课

汪一江

杂谈

分类: 老年天地
   没有墓碑、没有坟茔——4月4日清明节这天,皖南医学院教授汪桐的儿子汪一江只能在家中焚一炷清香,奉一束鲜花,遥遥地祝福着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汪桐的遗体静静地躺在皖南医学院的遗体解剖室里。汪一江说,捐献遗体供给医学研究是父亲生前最后的愿望。

  2010年12月,80岁的汪桐教授溘然长逝。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皖南医学院任教,上世纪70年代,他牵头组建了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室。1977年,他提出了“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学说”。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是他的最后一课。”皖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潘群皖这样说。曾经是汪老的学生、后又成为汪老同事的他回忆,汪老这一生都献给了皖南医学院、献给了他最爱的医学研究事业。

  “先生病重时,念念不忘地就是要给学生上课。有次我去看他,他在半昏迷半清醒时依然念叨着:‘快一点,快,学生还等着我上课哩,快!’他清醒后抓住我手。”潘群皖说:“汪老走之后,决意要把他的遗体捐献给学校,供解剖研究。他虽然再也不能登上讲台,但在生命结束后,依然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这是他最深刻、最感人的一课。”

  清明节这天,在皖南医学院校史馆里一角,汪桐先生的半身铜像被鲜花簇拥。学生们排着队走上前来,向这位前辈深深鞠躬:只见铜像戴着宽边黑色眼镜,穿着半旧的中山装,嘴角上扬,一如生前温和亲切的样子。“汪老虽然已经远走,但是他将遗体和这种尊重生命、钻研医学的精神传承给了后人。在他之后,皖南医学院又有多位老师签订了遗体捐献书。”皖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副主任王海华说。

  然而,对于亲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撕心裂肺的决定。“当他提出要捐献遗体时,我几乎难以承受。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安葬之地就是灵魂安息所在。我们一家本就散居海内外,父亲的遗体捐献后,让我们的孩子又到哪里去寻根呢?”汪一江说,“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不忍违拗他的临终心愿,因为我们懂得,他想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就是一名全身心奉献自己的医学教师的形象。” 

  最后一课,感动中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