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者不惑

(2012-04-06 10:54:45)
标签:

元虎

中国

司马景和墓志

书法艺术

书艺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2-04/06/07/hwbwhwx406b005_b.jpg

                                        陈元虎书法作品

 

 

  走近陈元虎,总能体味到他的智慧与恬淡。

  元虎从小酷爱书法传统文化,曾编织过书画家的蓝色梦。他而立之年后始入大学校园做务工,由于才华出众而被命运推上了10年从政、10年营商的道路。他像山泉一样骄傲地流淌,不忘积聚,不惜奔流……欢乐陪伴眼泪,辛酸赢得幸福。经世致用,为社会贡献了光和热。然而,“半世风烟萦故梦,八行试墨鉴真情”,天命年后,元虎的笔墨情结愈加强烈。每每在繁冗的商务之余,月上中天,他苦苦追索少年的文化情愫与当下笔耕墨趣的欢愉,这成了必务的课时。“茶中况味清时淡,棋里哲思弈后明”。生活,数十年贴近大地的生活,成了他书艺的滋养品。

  元虎是智者。他将书法艺术看成一种自我的生存状态,当作一条人生的修炼途径。王羲之的“书须存思”,张怀瓘的“不由灵台,必乏神气”、“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等古人论书箴言曾深深地影响了他。他借助书法这面镜子,反观自己的生活质量,将书法当做沟契社会文化的通道。工拙任人说,曲直自有心知。往往有一种生活的智慧——独孤求败,不以世故应时尚。人们常说阅历与悟性决定书家的眼界,大凡一个成功的书家,必须有淡定之心、悲悯之怀与忧患之思。这是一种大智慧统摄自我生命的精神世界,以自然物理参于艺理,则浑然天成。文化使然,变换气质。巴金晚年说:“说真话,乃为文之最高境界”,其实书法亦然。书家意在抒胸中逸气,但求素心追月,宜朴不宜巧,宜淡不宜浓,其意又何其深也!刘熙载《艺概》云:“笔性墨情,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乃书家之首务也”。

  中国书法是一个既通俗又玄奥的文化存在。汉字结构的先天要素,工具材料的特殊性能,艺术心理的哲学思辨,使原本简单审美的文字提升到“道”的深层艺境。审察当今书坛,时人往往将书艺视为竞技,一味关注书法的表层形式与社会反响,而少能登堂入室,剖析形式内涵,提升学术含量,故求其技法捻熟、形式可观者易,而求其内涵丰厚,韵味悠长者难。

  元虎是智者。他从精读的大量中国书法流变史的碑帖资料中了解书艺作为中华文化积累的本质特征,了解书艺形式与内涵创新发展的规律性与经典性。在深谙书法艺术奥秘的基础上,元虎懂得惟有“变”与“通”,艺术才不至于走向死亡。“观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这种人文精神是我们“为人生而艺术”题中的应有之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与传承。“守得云开见月明”,守望传统,研习精义,蹈矩循规,笔墨精到,这是元虎的“阶段目标”。他十分明白:只有以最大的毅力打进去,才能保证日后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于是,元虎在赢得深厚的财富、阅历的天命之年,义无反顾地重闯这一“众妙之门”。他入手起点高,立意深,视野宽。直入晋书,气格高标,韵律生动,脉证势足。从锺繇《宜示表》、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起,涉足魏晋、南北朝《张黑女墓志》、《司马景和墓志》、《董美人墓志》等墓志刻石的临习与研究。以晋书为体,得高古气息,遂使元虎的小楷从工稳端庄、妍丽流美进入新的层面——古雅逸秀、沉厚朴健。尤其能参入己意,略造险势,悉心步阵,致使篇章意态潇然,神完气圆。与此同时,元虎注重汉碑的临习,欲求强其骨力,丰其线韵,更添苍茫之气息。《礼器》、《张迁》、《衡方》,他都重点学习。透过刀锋看笔法,悉心揣摩,蓄素守中,读临互用,积学储宝。在达到一定楷隶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元虎又开始行草书的技法摸索与训练。他尤钟情于二王行书及祝允明《归田赋》、《乐志论》。其作品气脉通畅,顾盼生情,结字得体,笔法有度,妍美秀润,灵动醇和,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修养与情思。友人见之,无不赞叹其日进日新。

  元虎是智者。他并不把自己当成聪者,却是以愚者的勇毅和自信,“游心于淡,合弃于漠”,深入经典,采撷菁华,厚积薄发,充盈自我,而始终保持自己的本真。认知自己,让自己内心合乎大道。记得王蒙曾说过“艺术永远是痴人的选择”而“痴是对艺术的献身”。元虎多少年钟情书艺“痴情不改”,赢得了人生的快乐。古云“智者不惑”,真正的智慧是沉默而挚诚地守护自己在文化积累中确立的信念。智者知人,用心地拥抱时代、关注民生,以多元包容的爱心去赢得中华文化的滋补,弘扬光大!(言恭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