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无人愿种地”有些杞人忧天
(2012-03-21 23:02: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们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有三种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一是青壮年劳力集体逃离农村,奔向城市里的工厂,过着打工生活;二是在田间地头,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承担农业生产;三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但这些是人口大国将无人愿种地的理由吗?不是。
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力“集体出逃”,奔向城市,主要原因有三个:一者,工业生产力发展了,经济社会发展了,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了,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逃”到城市,恰恰印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应因此担忧人口大国将无人愿种地;二者,科技的提高,农业生产力也大大发展了,比如杂交水稻问世以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种植粮食的技术普遍推广应用,新生代农民完全可以脱离农业和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三者,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不断涨价,“一年赚七块五”(袁隆平语),种地很不划算,知识性新生代农民算得通这笔账,当然会毫不犹豫的“逃”离农村。
可见,当下农村少有新生代农民愿意种地,根本原因是受利益驱使非常明显,即什么赚钱干什么,就像央企也跻身房地产一样,因为开发房地产非常赚钱,而一旦中央严令调控房价了,央企就弃房地产进军挖矿、放贷、卖酒、进电商(据3月14日《南方周末报》),为什么这样?因为哪行赚钱就做哪行生意,这是市场机制下人的本能。
可以预测,如果“农一代”干不动了,粮食价格向大葱一样暴涨了,而在城市打工不赚钱,或者说还不够买一个月的粮食,自然会有人自动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或者到那时,普遍实现机械化种植,只需要少数城市务工者回流即可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有一部分“农二代”仍然能留在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比如美、英、法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无人种地的现象,又何况地理和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的我国呢?退一步说,就算机械化耕作普遍推广开来以后,偏远农村无法实行机械化耕作,但只要种地有利可图,同样会有人去耕种,只不过利润少些罢了。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是社会必然;一些农村人不愿种地,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杞人忧天。因为,一旦种地有利可图,自然会有人去种地,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也会投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