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明德

(2012-03-19 15:41:32)
标签:

邴原

承宫

匡衡凿壁

《孝经》

《春秋》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幼年苦读的故事。比如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萤火照书等。

    东汉承宫,自幼失怙。八岁时开始替人放猪谋生。乡人徐子盛教授数百人读《春秋》,每日琅琅书声不断。承宫常常站在一旁听讲,如痴如醉。一天承宫听到很晚还没回家,主人一路寻来,发现猪都走丢了,便要打他。学生们被承宫的精神感动,共同劝阻住主人,并将承宫留在学舍打柴干杂活儿,同时可以顺便听课。承宫日后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

  另一位是曹操的幕僚邴原,其人亦为孤儿。邻家有书塾,邴原过其旁而泣。老师出来问他是怎么回事。答曰,我看那些读书的孩子,家里都有父兄爱护照顾,一来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来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对比自己,心中凄然,故而泪下。塾师被感动得哭了,决定免费收下这个孩子。邴原入学后仅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进步很快。

  今人讲起这些故事来,都会加个光明的尾巴,比如主人公做了什么大官之类。但那时候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对当事者来说,求学更多的是精神的需要,是一种理想和追求。他们是真的喜欢。那时的书,基本都是“四书五经”,讲修身养性,讲做人的。孜孜以求者,乃是认同了书中的理念,所以后来他们都不是害人的人,此所谓读书明德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