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笃于修身,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处世通达。特别是他苦练“静”字功夫,修身养性,戒浮戒躁,静思自省,终成一代圣贤,被誉为清代“中兴之臣”。
据曾国藩传记载,年轻时的曾国藩, 为了改变自己心浮气躁的毛病,求教于拜倭仁和唐鉴两位大师,决心修炼“静”字功夫。
曾国藩一生常以静坐陶冶性情,思虑深远。同治三年五六月间,曾国荃率领吉字营与太平军在江宁展开决战。战事持续两年,难见分晓,吉字营能否取胜,也没有把握。当时各方纷纷指责曾国荃,还波及曾国藩本人。他既为九弟国荃安危操心,又被周围的风言风语所困扰,烦躁不安,于是在安庆衙门的三楼上,特辟了一间静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独自一人在室内静坐一个小时:去除一切杂念,凝神枯坐。他每天上楼时心乱如麻,下楼时却心闲气定。连续坚持一个多月,曾国藩的心绪终于平静下来,他淡定自若,决策得当,最后终于等到了曾国荃取胜的消息。
人的思虑,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中,才能更为缜密;人的谋略,只有在宁静的心态中,才可能孕育得更加完善。三国时魏出兵五路大军攻打蜀国,后主刘阿斗及众将领都吓得不得了,可是,丞相诸葛亮却把自己关在相府里三天不见客,静心思考对策,结果五路大军被他轻松化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很多人的心态日渐浮躁的今天,需要我们从“静”字功夫里感悟人生真谛,时刻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尤其是在受到打击、遭受挫折的时候,不妨先找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如何驱散挫折的阴霾、走出人生的低谷,理清奋发图强之道,精神抖擞去迎接新的挑战,迎接新的胜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