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匾额研究

(2012-03-17 21:26:24)
标签:

匾额

五帝三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

礼法

专家学者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匾额中的“匾”字古代作“扁”字,《说文解字》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标识门户的作用是匾额的主要功能。

    老一代古建家,没给匾额在古建中定位,它不是建筑所必需的构件,也不是装饰品,在诸多著作之中少有论及。新一代建筑师对匾额印象淡漠,更是难以关注。而社会学家更不谈匾额,史学家也把匾额遗忘了。文博机构之中几乎无人专项研究匾额。故宫虽然出版过图文并茂的匾额图册,但却把匾额定为“宫廷建筑内外的装饰品”。其余数量有限的著作,虽各有千秋,但缺少从宏观研究匾额的理论。民间的收藏家出的书及文章,最大的不足是多把匾额定为民俗文化。定位之误,妨碍了理论的深入。匾额文化的研究,从整体看还处于初始阶段,理论上的空白点太多。

    在这种状况下,我应该提出“匾额学”。之所以提出“匾额学”的概念,这是匾额文化深厚的内涵所决定的。尤其是匾额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密切关联,对中国长远广泛的巨大影响,坚信匾额文化的研究,必然成学。

    匾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物,是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文字书法相结合,并融入多种技艺而形成的实用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标志。

    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诸多制度,匾额当是其中之一,只是未被关注。秦始皇崇尚黄老之学,对法家名学更是视为经典。他认为五帝三王之所以事业并不成功,在于五帝三王法度不明,实不称名,故不长久。秦始皇深知,名正则治,名丧则乱的道理,深知名在治国中的重要。他大胆礼法兼用,并抓住了以礼治国的要害在于以名治国。他为了让名凸显,做到“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建立了“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的制度。把礼法制度中的名分,用技术手段,使之物质化、艺术化,具有显著的彰显性,这就是匾额。

    用匾额彰显礼法制度,并成为礼法制度的标志,用以治国安邦,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匾额的形制及功用,被历代王朝所承袭,即使是辽、金、元、清入主中原,依然沿用,未曾易其形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大匾额体系,共同实施标识和宣扬教化的功用。匾额的应用遍及九州,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以致千行百业,出现了“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文化景象,为中国赢来“礼仪之邦”的赞誉。匾额,用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国学的全部经典,承载了优秀道德的精华,足以称之为艺术国学。当专家学者走进匾额文化时就会发现,这是一座无限丰厚的文化宝库。

    要圆“匾额学”之梦,是需要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