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文化

标签:
李道谦终南山《道德经》楼观文化魅力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2-03/16/07/hwbwhwx316b002_b.jpg |
|
规模宏大的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日前在距陕西省古都西安70公里的终南山北麓正式建立。
它是国内首个“道文化展示区”,不仅依托历史资源全面再现了道家文化及老子精神,同时发掘自然资源,开拓生态观光等现代项目,它的问世,再次展示了终南福地的文化魅力。
文化魅力不应“沉睡”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这条神秘绮丽的山脉,西起陕西咸阳武功县,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2009年8月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终南山文化包括宗教、山水、生物、文学和古代交通等很多方面,具有高质而多样的内涵。其中,终南山北麓的古楼观,相传是我国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李耳)讲经传道之地。这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被称为道文化发祥地之一。
终南山是中国南北文化区域的分界线、中国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发源地之一。终南山的思想家影响极为深远的有老子、鸠摩罗什、张载等,文学家、军事家、艺术家人数众多。从土生土长的道文化来说,终南山自古被道家奉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传说中,名扬天下的八仙大部分在终南山修道,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等,成为终南山最有名的仙人,终南山堪称世界文化名山。他认为,终南山可谓历史之山、文化之山,它的文化魅力不应“沉睡”!
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环境,终南山都不比黄山、峨眉山这些名山差,它的地位之高,可谓中国历史中分量最重的一座山之一。但让人惋惜的是,如今终南山的知名度却逊色于它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宣传不足,加上世人不甚了解终南山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事实上,终南山自古享有盛名,作为历代文人学士巡礼、居住和创作圣地,它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相信,终南山的文化价值和名山地位终究将被世人了解和敬重。
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建立,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又一个大手笔!这一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谋篇,总体规划面积33.04平方公里,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人们所以仰慕楼观,追本穷源,是由于古圣人老子在这里讲述了《道德经》,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春秋时期,它引发了诸子百家争鸣。在科学文明昌盛的今天,它依然富有生机和活力。目前,研究老子,已成为世人越来越感兴趣的课题,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也步入这一殿堂。
古楼观是隐身在秦岭山中一座古老的道教宫观,位于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北麓。始建于西周,增建于秦汉,鼎盛于唐,兵毁于金,复兴于元,渐衰于明清,重建在当代。因周大夫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名楼观。此处林幽壑深,清雅虚静,故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福地池广场西侧的宗圣宫原址,古称楼观、草楼观。史传老子在此著《道德五千言》,后人称之为《道德经》,楼观由此名扬天下。
楼观景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经历了20多个朝代,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物古迹,辞章典册,史话轶闻。其遗址可划分为三大部分:中部以说经台为核心,有启玄殿、从林院、炼丹峰、显灵山、闻仙谷、吕祖洞、化女泉、清溪观、会灵观、清庙、玉华观、宗圣宫、尹喜墓、朱象先墓、李道谦墓;东部以元始台为中心,有仰天池、玉清观、十老洞、通道观、迎阳洞;西部以大陵山为中心,有吾老洞、王母宫、琵琶洞、遇仙桥、延生观、大秦寺。上述遗址除少数留存有殿堂、牌楼、塔、台外,大多亦遭到破坏。历代遗留下来的碑碣、石刻还有70多件,其中如唐欧阳询、苏灵芝所书的碑文,宋米芾、苏轼、薛绍彭所题诗词的刻石,元赵孟頫、李道谦写的碑碣,都是珍贵的文物。历代文人学士如唐之李白、岑参、卢纶、温庭筠,宋之苏轼、苏辙、王禹偁称以及元明清各代的诗人名士留题的诗篇,经过搜集整理,还有六七十篇。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