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我们的教育

(2012-02-27 21:58:31)
标签:

郑州

精神世界

钢琴家郎朗

精神人格

教育经验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年来,国内少年成名成家者传递的“教育经验”,最有影响力者莫过于钢琴家郎朗和斯诺克选手丁俊晖。而他们的成功“奥秘”,都偏离了孩子的正常成长途径,都有严格到近乎残酷的管教和强制训练。

    当年郎父逼儿子在练琴和跳楼里做选择的细节,在其成名之后,仿佛也成了父母苦心育儿的“成功经验”,却很少有人想过,少年意气的郎朗也完全有可能选择跳楼,或者,像郑州孩子一样,用极端行为(残忍弑母)来去除沉重的学习压力。

  这些不该发生的事件,确实是极少数的个案。但是,从中也可以反思我们教育方式的不足和缺失。今天的中国式教育,是以悄悄抢跑和拔苗助长的方式,批量生产出一小批望之俨然的“哈佛女孩”、“耶鲁小子”,但在此后更远的人生发展中,却少培育出从创新能力到精神人格都令人敬仰的大师。相反,在持续20余年的沉重单调的机械学习和惟分数论的应试机制下,大多数孩子注定要一次次感受心理的无力和挫败,在一张张考卷之间,失落了对世界、对人生的鲜活了解与追求。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没有给予他们的精神世界发育、建设以足够的重视与帮助,才是最大败笔。

  如果我们的学校、父母和社会,继续抱持着这种只见少数成功个案、不懂尊重平凡个体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多花一点工夫,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堪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