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根在哪儿?
(2012-02-06 14:51:02)
标签:
文化建设中国大地一竿子插到底中华文明百姓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百姓充当着载体,传承着文化,这只是事情的一面。事情的另一面,说来就不免令人气短。“最不缺文化”的中国大地,眼下丛生的乱象,却无不表明这里“真没有”文化:信任出现危机,值得信赖的对象委实不多;伪劣产品成堆;毒食品迭出;官员腐败频发。现象不胜枚举,根子只有一个:人没有被“文”“化”过,不知“尊严”为何物。有尊严的人,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道德感极强。没有尊严的人,从衣食无着忽然变得有钱或者有权,那“吃相”肯定不会好看,他不知道德廉耻为何物。中国贫弱的日子过于漫长,文化和百姓互相得不到滋润,二者都日渐羸弱。近数十年情况稍有好转,但距离有余暇、有精力去谈文化,尚需时日。农民工流血流汗干了一年,不少人却连工钱都讨不到手,他能有心情跟你切磋文化?
近些年底层文化荒凉,缘于忽略日久。有些官员喜欢抓大戏、抓大汇演、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至少也搞一下“书画下乡”,这些容易出政绩,亦无可厚非;但不能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像与群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图书馆、文化站、读书角的建设,科技知识的普及,就比较寂寥。现在好作品不多,杰出人才罕见,又何尝不是忽视底层文化、导致土壤过于贫瘠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百姓,文化建设的成果最后也应该是体现在百姓身上(都成为高素质的公民),而不是官员向上汇报的材料中的一串串数字。既然如此,文化建设的很多事情不妨干脆就一竿子插到底,让民众作为主角自己去办,政府从旁协助,这样或许会做到事半功倍。你想想,世上哪有希望自己永远愚昧的百姓?群众缺乏热情,别人瞎张罗也无用;反之,群众急于用文化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力量,若水之就下,沛然孰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