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愧意”

(2012-02-05 11:2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曾国藩有一段名言:大抵人稍存愧疚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人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反之,一个人倘若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这段议论,道理精辟,入木三分,时常玩味琢磨,可使人不懈怠,不骄狂,头脑清醒,永不自满。

而今,随着社会上世俗功利之风的日益浸淫,愧意连同良心、廉耻、人格,在一些人那里早已荡然无存。于是,便有人明目张胆地伸手索官要权,仍大言不惭地表扬与自我表扬,自称无愧于组织。于是,便有人心安理得地贪污受贿而问心无愧,总觉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如今要设法补偿,以无愧于自己。有虑及此,我们不仅要呼唤真诚,呼唤崇高,也要呼唤愧意的回归。

所谓愧意,并非故作矫情的虚伪,乃是一个人的索取减去奉献的余额,是一个人的实际水平与他的职位、职称、荣誉应有标准的距离,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与群众公认历史评价的差异。那么显然,既然人无完人,则在内心深处留点愧意,就不仅是主观需要而且也是客观存在。留点愧意,就会多一条道德篱笆,伸手要官时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就会多一道心理障碍,贪污受贿时就不会那么坦然自若。所以,在很多时候,心中留,才能常常主动清醒反思、自我警策。倘能坚持不懈,始终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努力奉献,忘我工作,就能达到保尔·柯察金描绘的那样境界:人生壮丽,无愧无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