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淮河
(2012-02-03 15:28:20)
淮河古称淮水,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古代被誉为“四渎”之尊。它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汇入长江,全长1000多公里。明朝人谢肇淛的《五杂俎·地部》曰:“淮者,汇也。四渎之尊,淮居其一焉。淮之视江、河、汉,大小悬绝,而与之并列者,以其界南北而别江、河也。”《晏子春秋》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淮河居于黄河、长江之中,其自然和文化地理的分界线作用早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知。古代文明依河流而兴,并沿河流而扩散。淮河流域特殊的大地构造、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越地位,促使其在中国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淮河,自然也就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成为中国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有着自己独成体例的区域性的文化特征。
《尚书·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古代的淮河在江苏盱眙以下,与来自北部的沂、泗水会合,经淮阴、涟水到云梯关外入海,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道。而当时淮河最大的支流泗水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山东中部,孔子、孟子的故乡,即曲阜、邹城一带,在那时也属于淮河支流的泗水流域。
淮河流域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存,相传“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早在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肥沃之乡。南召猿人、沂源猿人、和县猿人就生活在这一流域。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的儿子启,而大禹治水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淮河。这里留下了很多与大禹有关的故事,诸如“大禹锁蛟”、“娶涂山氏女”、“涂山之会”等。灭亡夏朝的商族也兴起于淮河流域,商汤灭夏前,其都城在南亳,即今天商丘县南的谷熟集。周朝建立,虽然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但是淮河流域的部族集团仍然是周王朝不可忽略的政治力量。春秋时期楚文化不断渗透,吴越文化也不断西拓,从而使得淮河流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又由于北方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在这一区域内交汇、纠结、融合,所以这一时期的淮河流域文化也相当发达,管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都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
自秦汉以降,淮河流域的发展更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刘邦、曹操父子、朱元璋等不仅建立了王朝,而且还构建出以他们为中心的政治集团、文化集团、社会集团,这些集团自然会影响当朝,传播后世。由于他们的家都在淮河岸边,所以淮河两岸就遗留下非常丰富的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