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
(2012-01-29 15:04:49)
标签:
江南荆楚岁时记人形隋唐时期人丁兴旺杂谈 |
分类: 旧事窗 |
传说远古时期地上并没有生物,于是女娲在七天内每日创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和马,到了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这就是人类的起源。后来人们将这几种生物的生日移到了农历一年的开头几天,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并在相应的日子里举行纪念活动,这就是“人日节”的来历。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 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
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的习俗,魏晋时已十分流行。隋唐时期,人们相当重视“人日”,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如为思念故友,唐代高适写下了“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佳句。
人类的繁衍至关重要, 所以人们对“人日节”特别重视,这就形成了众多节日活动。在江南一代,“人日”习俗是以七种菜做成羹作为节令食品。“羹”与“更”谐音,意味着更新之意。如果说元旦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么“人日”就是代表人类生活的更新。
除了食菜羹之外,“人日”还要戴华胜。《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用五彩的丝织品剪成人形,或把金属箔刻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还要把这种剪刻的人形戴在头髻上,作装饰避邪。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在古代社会,“人日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技术的进步, 当人类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时,“人日节”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慢慢地消逝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