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国维,一代文化巨人

(2012-01-27 07:07:14)
标签:

王国维

中国

宋元戏曲考

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王国维,1877年出生在浙江海宁盐官镇。

  追寻先生的足迹,漫步钱塘江畔,泛舟江南小镇,信步苏州园林,徘徊上海滩,远赴扶桑避难,北上京城就职……无论是书斋里伏案著书,还是清华园讲学论道,紫禁城南书房行走,昆明湖边踟蹰……这个体形消瘦、长衫马褂、戴着眼镜、扎有长辫的王国维,都具有着大师的风范。

    王国维在16岁时即考取了秀才,走出海宁县城到首府杭州参加乡试。第一次来到杭城的他并不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而是拿出儿时积攒的压岁钱,走进书店平生第一次购买了自己的书籍,一套与“时文绳墨”不搭界的“前四史”,并如饥似渴般地阅读起来。《史记》叙事的宏阔、《汉书》议论之精当、《三国志》人物之鲜活,让他如醉如痴。以至于他后来将此定为他平生读书的开端。或许正是因为对考据、金石的热情和兴致以及对西学的向往,导致其后来科举失利。

    之后王国维赴上海求职谋生,虽然只是在《时务报》馆里主职抄写、校对等书记员的工作,但是能直接濡染新学之风尚,已经让王国维深感欣慰,并有幸结识了其后学术上的提携者和合作者罗振玉,开启了长达30年的交往。导演用电视镜头告诉观众,虽然3岁丧母,父亲严苛,童年王国维还是有活泼天性的一面,从小浸淫忠勇思想的少年王国维也曾激扬青春,后来,先生又日趋阴郁,最终走上自沉之路的缘由。

  生于动荡变革年代的王国维,不仅遭受时局的困扰,而且遭遇童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多重家变,生活困顿窘迫。心情低落压抑的王国维却在独学之路上奋勇前行,仿佛沉溺于学术研究是他解脱心理苦闷的一剂良药。《宋元戏曲考》这部戏曲学巨著,正是王国维寓居日本时完成的。这段日子,王国维靠着罗振玉的资助勉强生活,同时他还开始了甲骨文的研究。1916年正月初二,旅居日本三年的王国维总算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剧烈的颠簸使王国维呕吐不止。稍有好转后,王国维就手不释卷,在船舱里考释出三个甲骨文字。

  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哲学、美学、曲学等多个领域。《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是其学术高峰。“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最核心的词学理论,既是哲学的思辨,也是美学的命题。《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解释这部书。他提出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说《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把悲剧美学的这种思想,引入到中国古典的研究当中。《宋元戏曲考》是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下了一个经典定义。 

    动荡的时局、谋生的艰辛、东渡避难的苍凉、挚友的绝交、失去亲人的伤痛如钱塘潮水般裹挟着王国维悲剧的人生,他留下的学术著作却熠熠生辉,影响深远。

    无怪乎梁启超先生称王国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郭沫若也盛赞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