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流动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2012-01-18 23:34:36)
标签: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

流动人口问题

经济社会

公共政策

杂谈

分类: 思想理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解决流动人口问题?这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待流动人口,一些地方实行“服务为先、公平对待”,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惠及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流动人口维权机制,使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真正实现“共存、共建、共享”。这些基层探索出的有效措施,实现了流动人口流动顺畅、管理有序、安居乐业。 

  流动人口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6亿。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他们也理应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对于流动人口众多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外地人数倍于本地人的地区,如何实现共建、共享?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给予他们相同的权利和待遇,让外地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唯有如此,才能留人留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实现好公共服务的共享。只有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平等、均等的公共服务,让这些建设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化问题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由此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所有建设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当前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既是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抓手。

  此外,共建不能只是经济领域的共建,更是社会等领域的共建。在一些地区,广大流动人口往往只是当地公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很少参与政策的制定。一些公共服务之所以没有实现均等化,出现了不平等、不均等现象,很多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更不用说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显然无法实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公共政策的制定,包括公共服务分配政策的制定,理应由广大共建者参与,倾听多方声音,汇聚多方智慧,这样的政策才能反映共同利益,汇聚更多力量。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创造条件让公共服务共享,以服务促管理,寓服务于管理,以平等参与的服务赢得长久的社会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