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2012-01-10 17:06:57)
标签:
陶渊明中国田园诗孟浩然《渭川田家》杂谈 |
分类: 诗词天地 |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归田后的陶渊明,生活越来越艰辛:“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旬日以来,始念饥乏。”(《有会而作·并序》)正当青黄不接,又碰上了灾年,进入老年的陶渊明,粮食曾缺乏到难以充饥的地步。在《乞食》诗里,证明陶渊明曾经乞讨过:“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谐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他在饥饿之时,竟不知向何处去。走进一个墟,叩开主人的门,不知说什么好。好在主人了解他的来意,不仅给他粮食,还请他饮酒;而且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到了黄昏。在中国古代作家中,进入中年,用耕田来维持生活的,陶渊明是第一人;作为著名诗人,穷到行乞的地步,陶渊明也是第一人。
中国古代曾归隐,又写过田园诗的,在唐代有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的前半生曾刻苦学习,40岁时才到长安求取功名未遂。此后,他的大部分时光在故乡鹿门山隐居。孟浩然的著名田园诗有《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叶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比孟浩然略小的王维,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他40岁以前做官,此后便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较著名的田园诗有《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读了孟浩然、王维的田园诗,使人感到尽管他们努力把诗写得通俗、质朴,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地位,特别是他们没有亲自耕耘的经历,更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为衣食困苦所迫,因而孟浩然、王维的田园诗,总是显露出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悠然情调,更缺乏陶诗那种深刻地反映农民疾苦与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