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区的中山公园和新侨饭店能打出热水井?著名的岩溶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认为,原因就在于城区地下属岩溶地形,如同一个巨大的热水袋,饱含着地下热水。
卢耀如院士介绍,全球发育有岩溶的地区将近5000万平方公里,我国岩溶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云南的石林、广西的桂林山水、贵州的黄果树、四川的九寨沟等,都属于岩溶地区。北京地区的岩溶是较为典型的半干旱丘陵岩地,山区裸露在外的岩溶地形仅占全市面积的20%,而大量的岩溶面积在平原地区,占了平原地区50%的面积,这些岩溶属石灰岩,它们距离地面1000米。
北京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多年调查研究显示,本市有东南城区、小汤山、天竺、后沙峪、京西北、双桥、延庆、良乡、李遂、凤河营10个地热田,地热水总储存量达到250亿立方米,地热水每年的可采量是7775万立方米,可以持续开采100年。
您或许没有想到,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汤泉行宫(现小汤山疗养院)地下100米就能打出热水,温度能达到50℃。小汤山镇地热储层埋深都比较浅,平均不到500米。而本市其他地区地热储层不一,钓鱼台地区打的地热井就深达3588米,而到了南部云岗地区,储热层深达四五千米。以立水桥地区为例,地热储层1250米,水温70℃,每年的出水量可以达到2000立方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