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11-11-22 23:26:30)
标签:
汪伦
泾川
《古文观止》
《滕王阁序》
桃花潭水
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
从李白的诗看,主人汪伦,富有好客,因此有条件邀请李白到他家小住;而且他家别墅,适在风光绮丽的泾川,蓝天白云,绿山碧水,诗人刚刚到达,这一派景色,引其诗兴大发。“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虽然初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相当投缘,互道契阔,话如泉涌。而且,“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主人家的高规格接待,其亲切,其殷勤,也让诗人感动。
汪伦善酝,他的家酿美酒,自然是上乘的佳醪,着实令好酒的诗人,迷恋陶醉。从同题的两首诗中,“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两次同用“酒酣”一词,我估计老先生喝高了,来不及推敲,才犯了诗家的重复之忌。看来诗人在汪伦家乡做客,手不释杯,酩酊而醉,便达到他最高境界了。
但这首李白的诗,却使诗中的汪伦,与诗一齐不朽。正如王勃那篇《滕王阁序》一样,一句“都督阎公之雅望”,那位洪州牧阎伯屿,也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在《古文观止》的这篇文章中,被人吟诵朗读。历朝历代,在南昌任地方官者,可有一位被人记住,被人提起?同样的道理,李白这一辈子,他与多少人同酌,又有多少人与他同醉,可谁也没有汪伦的这份荣幸,与诗同在,其名永存。
汪伦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既非官员,又非文士的普通人,千古留名,人们都认为是大诗人李白写到了他的缘故。其实,李白在他的作品中写的人很多,为什么独独汪伦被大家记住了呢?在于诗人比喻这个汪伦待客之情,比桃花潭水还要深。一个如此深情的朋友,一个如此深情的主人,随着这首诗,活在人们心中。
一首好诗,一篇美文,能起到这样的效用,是出乎作者预料的。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本是极一般人的汪伦,却在李白的诗中,留下来深情的名声。
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对汪伦之约,有一段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