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酒文化
(2011-11-12 22:41:25)
标签:
长安市《儒林外史》倒拔垂杨柳《三国演义》《水浒传》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酒一种文化象征。在古代诗人笔下,酒何其神妙。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苏轼的“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李清照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都显现出酒在艺术中的丰姿。
历代文学作品中,描写酒之为用更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中,酒表现为一种“雅”的形态。其中写到饮酒,必作诗,行酒令;在《三国演义》里,表现为一种“谋”的形态。书中写以酒谋事,如青梅煮酒论英雄、周瑜假醉诈蒋干等,都散发出浓浓的权谋之气;在《水浒传》中,则表现为一种“勇”的形态。众多英雄人物无酒不欢,以酒壮志,像武松景阳冈打虎、鲁智深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连谨小慎微的宋江,几杯酒下肚,竟也敢在望江楼上题写反诗;而《儒林外史》中的酒,则表现为“清谈”的形态。书中有大量的清谈和酒的关系,显示出酒在结构作品,揭示文士生活、心理,展现他们对社会看似轻松实则戏谑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还是要在“礼”的范畴中,不逾矩。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一句名言:“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一次齐桓公问他为何不饮酒,他说:“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弃身”,“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但酒之于社会、历史、文化、人生抑或社会、历史、文化、人生之于酒的关系的命题,必将被持续言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