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行”与“内行”

(2011-10-31 17:42:27)
标签: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

事无巨细

行家里手

人格魅力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有那么几年,人们对“外行”领导“内行”颇多贬词,为其列举过种种罪状,搞得一些非“科班出身”的领导很是尴尬。

  我以为“外行”领导“内行”这种批评本身就不甚科学。古人说:“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察,本应是看得很仔细了,但为什么看得很仔细反而看不清呢?它本应该是看得更清楚,但是这个世界太大了,客观事物太繁复了,谁能把世上所有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楚?你看得仔细的,看得透彻的,也仅仅是一个局部,这说明你在某个部位,在某一方面是清醒者,是明白人,但你同时又得承认自己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明白人。天下事都是相对的,都是比较而言,没有绝对的“内行”,也没有绝对的“外行”。不承认这一点也是“不明”,也是认识上的“盲区”。用这个道理来看,在所有的领域里大体上都是“外行”领导“内行”。从广义讲,“外行”领导“内行”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领导者是把握方向、执行政策,出主意、用干部的,并非事无巨细眉毛胡子啥都抓。仍以戏剧界为例,一团之长,主要是抓好演什么戏,为谁演戏,如何把全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至于怎么排戏、怎么演好戏,那是艺术总监和导演的职责,团长要是过分关注甚至干涉演出及排练业务,倒是有越俎代庖之嫌。

  领导者关键在于有自知之明。人的一辈子,对大千世界来说,处于“外行”位置是常态,这或许对任何人都是人生的“短板”,但你若勇于承认自己之短,它便会促使你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向行家里手学习;相反,若是个缺乏自知的人,即便是内行,反而可能使人越发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和建议,走向自己的反面。近日读了一幅漫画说明,更使我顿开茅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领导者首先得具备一定的领导素质,如熟悉有关方面的法律、方针、政策;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发扬民主,深入实际,识大体,顾大局;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善于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还要有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格魅力等等。当然如果领导人或是“科班出身”,或是“半路出家”,对业务比较熟悉,那就更理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