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源出于《论语》
(2011-10-24 15:52:34)
标签:
论语·为政
日常生活
《论语》
道德实践
特殊环境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意思是:看到应该做的,符合道义要求的事而没有去做,那就是没有勇气。反过来说,看到应该做的就去做,也就是见义勇为。
话很简单,但实际上蕴涵着很深的道理,体现了很重要的原则。见义不为,是道德教育中一个大问题。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但他不做。这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见义不为,无勇也。”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认识到了,就应该去做。为什么明知应该做他不做?是因为有自己的考虑,为了自己方便,对自己是否有利等等。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一事当前,如何选择做还是不做?是以应该不应该为标准,还是以对自己有利不利为标准?这也就是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自身言行的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见义勇为,就是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而随着人的成长,社会背景的变化,以及具体处境的不同,见义勇为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而见义勇为的起点,是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以“应该不应该”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原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应该做的就去做。
要求从日常生活做起,应该做的就做,是人人都应该这样做,也都能够做到的。把这个原则用于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取舍,就是见利思义,不取不义之财;舍己救人,成仁取义则是其最高的境界和要求。
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应该做的就做,是普遍的、共同的原则和价值追求;日常生活中的为所当为和特殊环境下的舍己救人,都是这一原则的特殊的、具体的体现;舍己救人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从日常小事做起是起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