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当我们听到顺耳之言,多数的情况是,无论真假,都觉得悦耳舒心。然而,还有一句话不应忘记:“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风霜雪雨未必能使人倒下,而声色犬马往往要了一些人性命。
古人总结说:“物方顺吾意,而吾又以顺观之,则见其甘而不见其毒,见其吉而不见其凶。溺心纵欲,盖有陷于死亡而不悟者。”其实,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顺耳之言何尝不是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不加分析地听信顺耳之言而一败涂地。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如今很多人在他人面前只讲顺耳之话,不讲逆耳之话。
我们不否认顺耳之言中有些是部属发自内心对别人的赞美,但也有不少则是出于个人目的想赢得别人的好感。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对于顺耳的话需知道其背后的用意和企图,这样才能选择听与不听、信与不信。
春秋时期的楚共王临终前将令尹叫到床前说:“申侯伯与处,常纵恣吾,吾所乐者,劝吾为之;吾所好者,先吾服之。吾与处欢乐之,不见戚戚。虽然,吾终无得也。”这样的彻悟虽说来得晚了些,但还是揭示了世事的规律,足以警示后者。
对顺耳之言逆着听,重要的是自己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明晰的是非标准,既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又能辩证地认识自己。只有保持头脑清醒的人,才能准确地分辨出什么是赞美的话,什么是阿谀的话;什么是真心的话,什么是虚假的话;什么是帮忙的话,什么是帮倒忙的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