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贵在“博”“通”“悟”

(2011-09-21 16:47:34)
标签: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人间词话

学习

规律

境界

分类: 散文随笔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把握规律、讲究方法。一般来说,搞好学习、增长才干,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博”,即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二是“通”,即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三是“悟”,即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那么,如何做到“博”呢?首先需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但应学习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学习历史、哲学、科技、管理、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但应向书本学习,还应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浪费每一个学习增知的机会。如何做到“通”呢?就是要“打通”所学的各种知识,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对新知识、新事物抱有浓厚兴趣,用心用力、思索钻研,努力想明白、想通透,而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同时要善于总结,把零散的东西归纳成系统的知识,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此外,还要善于借鉴、善于交流,从中得到启迪。如果说“通”是由此及彼,“悟”就是从无到有,是学习的更高境界。悟性高的人,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找到方向,善于把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概括成抽象的结论和普遍的规律。简言之,“悟”就是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活动。“悟”的基础是“博”和“通”,没有“博”和“通”就难以实现“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他所说的第三种境界,应该就是对规律的突然领悟,是学习上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悟”需要艰辛的探索、漫长的积累,也需要一点聪明和睿智。正如华罗庚讲,一分天才加九分努力。“悟”是百思不解、辗转反侧,是厚积薄发、十年破壁,是捅破一层窗户纸,“悟”出来是一种大快乐。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做到“博”还是达到“通”、“悟”,都需要踏实的功夫,能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古人讲:道生于静。当下多浮躁之风,更应力行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力戒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