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猎民的定居生活
(2011-09-17 10:00:28)
标签:
布库尔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高高的兴安岭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出发,沿着大兴安岭东南麓蜿蜒的河流,在连绵的群山环抱中、苍翠的松柏掩映下,驱车向东南行驶大约130公里,就到了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猎民村。
鄂伦春猎民的生活很现代,时尚的装修、一应俱全的家电,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这个民族翻山越岭的狩猎场面。只有后窗下的一座破旧马鞍,提醒我这里昔日曾是狩猎部落。
多布库尔猎民村69户人家,家家干副业。去年,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1000元。在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又建起一座水上餐厅,搞起了生态旅游。整条河流从餐厅屋下流淌而过,水声潺潺。依照设想,将来要在旁边建一个跑马场:“猎民对养家畜一窍不通,但对养马感兴趣,1个猎民最少能驯3匹马。游客来了骑马,我们的收入又能增加了。”
在村里走走转转,跟猎民聊聊看看,没有一家闲着:剥榛子、晒蘑菇,家家户户都是忙忙碌碌。
小学、中学免费教育,考上大学政府奖励,大学学费还能全部报销,毕业安排就业,老人参加各类保险。猎民的生活顺心、安心、开心。生活条件好了,猎民也送孩子学画画、学钢琴、学舞蹈,和城里人一样的想法。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伴着这首优美、明快的《高高的兴安岭》,昔日脑海中猎民威武彪悍的印象,被勤劳、纯真和善良取代。但他们依然保存着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博大胸襟,让人感觉温暖而难忘。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旗。成立时,全旗只有774个鄂伦春人,他们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并称“三少民族”。其中鄂伦春人口最少。如今,面对新生活,勇敢的鄂伦春民族毅然告别了世世代代的传统生活方式。
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古老的鄂伦春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希望这些古老的文化能够得到保护,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