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又一个开始。开学典礼,固然不是校长演讲比赛,但从校长的演讲中,年轻的学子依稀看到未来的大学生活是何种模样。在某种意义上,校长就是大学。大学校园里,值得永远追忆的,不只是抽象的精神,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校长开学致辞是为开学第一讲。
对大多数人而言,校长迎新致辞大抵可以看作新生入校后正式的第一课。有的话,可能重复无数却从不被人记起。有的话,可能说上一句就再也无法忘记。 总有一些声音不会随风而逝,它融进学校文化的骨子里,成为解读大学的注脚,成为校长故事的演绎。
“你们就是大学!这句话,我与我的前任用不同的方式对新生已说了将近三百年了。”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C·施密德特在1987年曾这样开始自己的迎新致辞。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与新生们聊梦想,发表最励志演讲:“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作为新一代川大人,既要善于仰望星空,充分发挥创造潜力,又要坚持脚踏实地,努力积累广博知识,不抛弃、不放弃,将奋斗进行到底。”;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汪劲松从生活着手,讲道“如果在月初你‘挥霍无度’,月末你不得不节衣缩食。”;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颇有“麻辣”风格,寄语学生“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要努力把男生读成文质彬彬,女生读成知性端庄;要努力把自己读成无论张口还是抬手,都让人看出你分明读过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引经据典,短短一篇“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的演讲辞所引名言遍及古今中外,被誉为“最引经据典的演讲。”
从“最务实”的毕业出路到“生活化”的大学历程,从“最励志”的求学鼓励到“文采斐然”的希冀寄语,校长们纷出奇招,摆脱官腔套话,以各种方式让学生乐意聆听。
或许,这就是莘莘学子所希望看到的校长开学致辞:亲切,真实,平等;离学生生活近一点,离官场套话远一点;活泼多一点,大话空话少一点。
回味上个世纪开学典礼中被铭记的隽永言论,其所构筑的精神塔楼,在日新月异、过往匆匆的变迁中历久弥新。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开学致辞中多次强调“为学问而求学问”之宗旨,也曾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个性沉静,话不多,时人称之为“寡言君子”。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位“身教重于言教”的清华老校长曾屡屡提及“何谓大学”,并一再提及“凡一校精神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方面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吾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
大抵那时的清华学子还会不时想起梅先生曾经的故事。梅先生之前,清华有一阵驱赶校长的风潮,有人问他为什么偏偏他就能够在清华稳坐下来。梅先生慢悠悠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则在开学演讲中开宗明义: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
阐释大学理念,明晰大学宗旨,引导求学方法,言语所及皆为中肯之辞,畅达己意俱切中为学之根本。只言片语中,我们窥析到一代人的治学精神。
从校长的演讲中,年轻的学子依稀看到未来的大学生活是何种模样。在他们心中,大学校园里,值得永远追忆的,不只是抽象的精神,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校长开学致辞中独有的话语。那是大学发展史上的辉煌岁月,也是校长演讲的经典呈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以前的校长讲演,大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气质,也就是校长个人的魅力,特别是现场即兴演讲,往往是校长学识、人格、演讲综合魅力的直接体现,现在大学校长的演讲文稿由于多是团队产物,往往很难见出校长个人魅力来。
校长的讲演本身就应该是其大学教学思想的体现,传达出来的都是自己对大学诸种事物的真实关切,乃是校长自己沉思、积淀、自由表达的结果,是自己心中的大学理想,而非一时的应急之作,最重要的是大学校长的个性、人格、学识都融入了大学之中。只有当大学校长沉浸大学校长的事务之中,不用过多分心,他们才可能真正有属于自己的大学演讲,否则那种流水线制作出来的大学演讲,尽管挂了校长之名,但并不是真正的校长演讲。
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关注校长的开学演讲致辞,不过是对大学能更多地回归大学本真的期盼。
在人们心中,大学校长不再是一个单纯上级任命的官员,而是切实地作为这所大学有机体的带头人,生活在这所大学之中,而不是之上。他的喜怒哀乐都深深地系于大学,他的思想浸润在大学之中,他的表达真实地依托于大学,传达大学的内在理想,引领大学的精神气象。而大学校长的本色回归,其实也就是大学的本色回归。大学以大学问为根底,以育人为使命。个性化的大学校长开学演讲的不断出现,也就是大学向着大学精神回归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