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四合院
(2011-08-13 07:24:38)
标签:
北京胡同四合院留住胡同老北京紫禁城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胡同是北京的根,四合院是北京的魂。
2008年,北京市政府共投入10亿元,对旧城内40多条胡同,1400多个院落进行了改造。但主要是对胡同外部环境进行翻新,而内部基础设施改造很有限。
京城胡同生活很方便,举凡涉及人们生活的行当差不多全有,包括商店、粮店、菜站、煤铺、饭铺、小摊等。人们进出这些店铺选购东西;遇见熟人,拉拉家常,聊聊天,十分惬意。
除胡同里固定的菜站外,还有一些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一大早他们就来了,绿油油的各种鲜灵菜任人挑选。买菜的大都是老太太、老大妈,她们围在车周围,问这问那。日久天长,与卖菜的也熟了,开个玩笑、逗个乐,挺痛快。
最惹眼的是胡同中间的“烟铺”,尤其是夏天,每天总会聚着一堆老少爷们儿,要瓶啤酒有滋有味地喝着、聊着。市面见闻、家长里短、人间趣事,在这里全都能听得到。
《留住胡同》的画家况晗说:“胡同的魅力太大了。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刻写着中国的历史。经过时代的变迁,它已经很诗意地与天地融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一种自然的东西。”“胡同在某种意义上是老北京的代名词,不在胡同里生活,不可能真正了解北京。”
“北京有8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一个活着的古代城市。”考古学家徐苹芳说,“如今生活在其中的人已经不是元代的人,也不是明、清的人;生活习惯不一样了,要装空调、要用抽水马桶……保护起来,极难、极难。”现在要想去找元代的房子,没有了,因为它变了,但是,胡同在北京城留下了。胡同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变。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而保护古代城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它的格局,保持它的肌理。”
“住北京老房子”在欧美人士中成了一种时尚。一位比利时女老总就租过胡同里的老房子,她说:“那里的一景一物都如电影、小说中所描述的老北京那样动人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