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个是北大荒,一个是内蒙古。
只要说起这两个地方,我的眼前就会出现,肥沃的黑土地,清新的绿草原,还有那开不败的花朵、茂密的森林;当然,还有起伏的山峦,流淌的河流,奔跑的野马,更有那蓝蓝的天空,无忧无虑歌唱的鸟儿。它们共同组成自然世界,彼此之间是那么友好、尊重,在共生共荣的环境里快乐生存。
20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大荒还是一片原始土地,用当地农民的话说,肥沃得“抓把泥土可以攥出油来”,“棒打狍子瓢舀鱼”更是形象的写照。那里的山不高却郁郁葱葱,那里的云雀歌唱得非常动听,那里的湖泊清澈见底,那里的树林青翠欲滴。特别是那里的白桦树,到了秋天金灿灿的叶子,显得格外地富丽、辉煌。总之,在我的眼里北大荒是值得赞颂的大自然。
我去内蒙古,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的草原,是东部的陈巴尔虎草原。一踏上那辽阔的大草原,简直让我惊喜得呆了。草长得高过膝盖,浓密的草得趟着走,天空蓝得让我联想到大海。这时那著名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立刻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再往近处看看,有蒙古包,有勒勒车,有马群,有羊群,还有飘散的炊烟,挤牛奶的蒙古族老阿妈,那么安详,那么温馨;这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景象,太美丽了。看上一眼仿佛心胸被水洗过,我的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舒畅。后来我还去过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森林,再后来还去过腾格里沙漠,以及大青山腹地的农村,同样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可是,非常遗憾和令人惋惜,在20世纪有那么几年,为了一点果腹的粮食,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北大荒和内蒙古这两个地方,原始生态和自然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和减弱,那里人们的生存状态再不是很好了。由于生态遭遇破坏,近年沙尘暴多起来,开始侵扰内地城市。
让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是,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这两个地方的自然生态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2003年1月6日的《光明日报》报道说:“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使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536公顷减少到113公顷,锐减了76%。经过十年的保护,湿地面积大大改观,多年不见的荷花又在湿地湖泊绽放,禽鸟逐年增多,植被明显恢复。目前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距这篇报道的时间,至今又过去八年了,相信那里的自然生态会更好。
内蒙古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影响下,听说草场也得到很好的恢复,根据2000年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退耕土地面积中,已用于种树种草的占66.9%,其中42.3%用于种树、24.6%用于种草。这就是说,草原的原始自然生态,正在逐渐得到恢复。
此时,我想起法国作家雨果的一段话:“大自然是无情的。她不同意在人类的丑恶行为面前,收回她的花朵,她的音乐,她的芳香和她的阳光,她用仙境的美丽和人间的丑恶的对比来折磨人类。她不肯开恩拿掉蝴蝶的翅膀,拿掉鸟儿的歌唱。”
好吧,那就让我们扇动文学的翅膀,跟大自然的天使鸟儿一起歌唱,歌唱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大自然。
(柳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