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的杰作。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凭栏远眺。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
八水绕长安的丰富水源,曾经造就了十三朝古都的辉煌。
如果从正面仔细观察大雁塔的话,就会发现,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倾斜着。这种倾斜不是今天才有的,它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人们常说,“十塔九斜”。早在700多年前,外国传教士发现大雁塔倾斜了79厘米。从1945年起大雁塔的倾斜速度开始加快,到1996年,大雁塔倾斜达到最大程度,倾斜度达到1010.5毫米,也就是1米多。
大雁塔倾斜原因是复杂的,有大环境因素也有小环境原因,但从客观上来讲,地下水的过度抽取是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前期,八水入不敷出,无法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八成以上的工、农业用水都靠抽采地下水,即打井取水。常年严重超采,形成了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区,覆盖西安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的一半。较严重的南郊小寨、大雁塔一带,地下水位已降至100米以下,个别地区出现地面沉降。
目前,西安市地下水大环境的改善使得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从1997年开始,大雁塔开始缓慢“复位”。从2008年以来,大雁塔处于稳定状态,可以说现在是大雁塔安全最好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