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谈德才

(2011-06-25 10:46:16)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小人

败子

富视

杂谈

分类: 思想理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与才的关系的著名论述。

    才与德的区分一般是不容易的,通常世俗的人不加区分通常把具备德或才的人统称为贤,所以容易导致用人失当。其实德与才是有区分的,所谓的德、才古人定义为正直中和之谓德;聪察强毅之谓才。司马光以德、才为据,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分清了德与才及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之后,古人又是如何选择取舍这几类人呢?司马光的原则是:无才无德的“愚人”,胜于有才无德的“小人”,因为“小人”智高能作恶,为害更大,自古以来的“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人。所以选拔人才要德才并重,不可“蔽于才而遗于德”。古之明君先贤不但选贤用能德才兼顾,而且对选贤用能的标准很有研究,《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中有这样一段话: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但是,古往今来为什么人们经常会犯用人失当的错误呢?古人总结为,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并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