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洛阳纸贵”

(2011-06-05 07:09:45)
标签:

左思

洛阳

三都赋

看花记

我们这支队伍

分类: 散文随笔

 

    “洛阳纸贵”,拿“纸”说事,其意义,却与“纸”无关。

    前不久,有关电视新闻中把某地的宣纸生产,因原料不多,反以稀为贵而使价格提高、收入增加的情况,标以“量少成就洛阳纸贵”的题目,就是不明其内涵意义的、望文生义的一种乱用了。

    成语,又称作“固定词组”。就是说,它的内涵意义是固定的,不能胡乱使用。例如,“含沙射影”,不是“嘴里含着沙子去喷人”;“兄弟阋墙”,也不是说“兄弟俩在墙头上打斗”的意思。

    同样,像本文标题所说的“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也与其字面的意思不怎么相干,而是另有一番意义的:

    晋朝的左思,是人们很熟悉的文学家。他才思敏捷,很受后代学者的称道。但是,当初他举家迁到洛阳,拟定撰写《三都赋》的时候,并没有被人看重。像陆机这位以《文赋》而著称的大家吧,他甚至口出狂言,说什么那“赋”“就是写出来,也只能拿来盖酒坛子”。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笔耕十年,左思终于实现了初衷。那洋洋洒洒的作品不但赢得了名士皇甫谧的好评,欣然为之作序,而且还有中书著作郎张载和中书郎刘逵分别进行了注疏。

    司空张华读了此作,更称赞它简直可以与班固和张衡之作相媲美,说是可以“使读之者,尽而有餘,久而更新”。

    这一下,《三都赋》身价倍增,竟引得富家子弟抢购纸张,“争相传写”,以至于形成“洛阳为之纸贵”之势!

    从此,每当某部,或某人的作品受读者欢迎而畅销的时候,大家就往往都用“写得太好了,难怪会‘洛阳纸贵’”等类似的话予以赞扬。

    “纸贵”,只是个现象,而“作品优秀且广为流传或传诵”,才是其作为汉语固定词组的真正内涵意义。

    因此,清代的国子监学正杨掌生(别署“蕊珠旧史”)所著《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在称颂同代前人小铁篴(音zhú)道人的作品时,就有所谓“于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的赞语。这里的“洛阳纸贵”,是说小铁篴道人的作品《看花记》写得好,得以广为传颂。再比如,著名诗人柯岩所写的《我们这支队伍》这篇文章里,也有关于“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尝有洛阳纸贵”的叙述,那意思同样是指“唱和”以“赠友”的佳作风行其时。

    总之,“洛阳纸贵”,并不是在说“纸价昂贵”——请有关朋友,允我谨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端午节的别称
后一篇:为信仰而工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