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功绩当“公绩”
(2011-05-31 06:49:42)
标签:
功绩成绩总结工作力量自知之明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位领导干部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候总不忘一句话:“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位领导干部能够不贪功、不自吹,自觉把功绩当“公绩”,难能可贵,值得肯定。由此感到,领导干部把功绩当“公绩”不是一种客套,而是干成事、干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把功绩当“公绩”,体现了一种清醒。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入集体和群众的力量,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切忌把个人的作用看得过大,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的力量,没有群众的智慧,再高明的人力量也是有限的。时下,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有了成绩、出了成果,常常忽视别人的作用,只看重自己的贡献。这种观念和做法,显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无益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把功绩当“公绩”,体现了一种明智。工作有了成绩,别忘了把功劳多记在他人的账上一点,这体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一种自知之明。这种明智有助于我们摆正个人与集体、领导与群众的位置。俗话说得好: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饱满的谷子,越是低下头。个人所取得的成绩,组织能够看到,公众自然清楚,无须个人过分宣扬。因此,我们为人处世总是谦虚和谦让一点好。取得一些成绩就飘飘然,不仅不应该,而且不明智。
把功绩当“公绩”,体现了一种境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往往深谙独木难成林的道理,深知团结的力量、集体的能量,从而具备包容和谦逊的雅量。而如果能够做到包容和谦逊,就能够赢得更广泛的支持。相反,如果总是强调个人之能、一己之长,工作有了成绩就揽功于己,势必让人伤心寒心,最终失去人心。
西方有一句谚语:“看不见身边的兄弟,就看不见上帝。”毫无疑问,干事创业需要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智慧,但要干大事、创大业,必须依靠团队、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多体会别人的辛勤劳苦,在工作有了成绩时注意把功绩当作“公绩”。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智慧,形成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