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给江姐的名字正音

(2011-05-21 15:30:07)
标签:

江姐

四川

读音

江竹筠

《说文解字》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要给江姐的名字正音

   

    我们看电视新闻、看舞台剧或平时交谈,提到江姐的大名,一般都称“江竹yun(云)”。“江竹筠”的“筠”字,查现在的任何字词典,也都是注音为“yun(云)”。

    这里我要告诉朋友,在江姐的自贡老家,可从来都不这样叫,就是还健在的江姐亲属也都不这样叫。

    江姐出生取名叫“江雪琴”,他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这个名字一直到她被捕入狱之前,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有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等历史文物为证。“江竹筠”这个名字,则是她被捕入狱之后临时取的一个化名。

    但“江竹筠”这个化名和其他类型的化名不一样,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略加变化而已。就是说,“筠”是“君”的同音字。在自贡,包括整个四川,从古至今都是把这个“筠”字念成“jun(君)”的。四川有一个从汉代就存在的古城“筠连”,过去是州,后来是县,如今是市,你看电视台用普通话念它的名称还是叫“jun连”而不是“yun连”。

    这就牵涉到一个地名、人名用字和发音的规范化标准问题了。按现行规定,凡是至今还保留着的一些古地名,不论如今的汉字简化方案有没有因简化归并而改变其原有的读音,也不论如今的普通话发音和该地名的方言读音有没有大的差异,都得径依原有的特定写法和基本读音。 而人名(主要是名人)用字,也是不能擅改其特殊读音的。

    一个很有名的例子,便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恪”字,各种字词典(包括新旧《词源》、《辞海》)都只注“ke”这个音,偏偏陈寅恪先生非得把它说成入声的“qo”不可——以其方音来判断,实与“确”字读音同。所以大家只好尊重他,特别规定了念陈大师的名字,必须参照“确”字读音再翻成普通话,于是就变成了“陈寅que”。可是至今的各种字词典,依旧不设此读音。 在这里顺便一提,其实陈寅恪先生对自己名字的读音,恐怕才是正确的;而我们文字学家和词典学家反倒给“恪”字正音为“ke”。

    其实“江竹筠”的“筠”字,也并非四川人才读“均”这个音,至少从先秦至唐代的大多数古人,原本就是这样读的。证据是,约成书于两千年前的《说文解字》,其“筠”字的原注文总共就只有七个字:“竹皮也;从竹,均声。”这句话的意思不外乎说:“筠”,是指竹的青皮,故用“竹”作偏旁;它的发音同于“均”。        我们主张,不能仅仅停留于给“筠连”这些地名,或再给江姐甚至温庭筠的名字正一正音,而须从根本上把这些原本就用得并不普遍的文言词语的不当读音,一揽子纠正过来。从而彻底终结这类文字与读音让人无所适从的乱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