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词的别样世界

(2011-05-12 05:37:34)
标签:

柳永

关西

《华严经》

宋词

三俗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解读唐诗、宋词的书籍,这些年出现得不少,所选的诗与词,篇目大抵相差不大,但每位读解的作家,为我们展示的,却是唐诗、宋词的不同侧面。过去有话说“屁股决定立场”,话虽糙了,却点出人的思维与人类生存处境之间的互动关联。

  著名的《华严经》也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说法,探讨的虽是终极真理,借用到不同人对同一篇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依然说得通。

  宋词绮丽,不少佳作又爱以卖弄辞藻为特色,所以虽然时代离今天比唐诗要近,可理解起来,反而比唐诗麻烦。把词中描绘的情节发生背景,置换成当代近似的情境,还真是让当今读者体悟宋词意境的一个聪明选择。毕竟,人同此心——尤其情感上的话题。

  当代的文人里,一度流行过一个说法,说他们最愿意选择生活的时代是宋代。大抵是宋代的皇帝多偏爱文治,而文人辞章里倚红依翠、谈佛论道的篇章为数不少。其实这个说法也不是他们的原创,最早出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大抵是因苏东坡的境遇感慨而发。二十多年前,我就对林先生这个煽情感慨很表怀疑。一个皇帝频频被蛮族弯刀赶着乱跑的王朝,文人的生活能好得了哪儿去?连皇后妃子都被送到北国当性奴去了,欢乐又有多少比一张纸厚?话说回来,大金和蒙元对赵宋皇室做的凌辱,也不过是重演了一把宋太宗与李煜和小周后的故事。报应乎?NO,是时代!这就像李清照,虽然前半生幸运嫁了赵明诚,但赵氏死后再嫁,也依然落了与朱淑贞同样的离异下场。红颜固然多薄命,但有的时代是会催生更多的红颜薄命的,两宋就是这样的时代,虽说理学还没有嚣张到太过分,女子也暂时还可以离婚、再婚。

  国人千百年读解文人(尤其是诗人),有一大误区:以为他们大多疯疯癫癫,应该是一拨儿的,亲如兄弟。其实世间最恨文人的,往往还是文人。这里面往往有世俗的原因,也有审美的原因,同样还有人性的原因。

  著名放浪词人柳永老师,为求官的事去拜会著名宰相词人晏殊老师,本来想用“大家都是写词的”这话来套近乎,被善于体察皇帝意思(皇帝腻味柳永,认为他三俗)的晏总理冷冷嘲笑了,说老衲虽也偶写点艳词,却从没有写过像阁下《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里“鸳鸯绣被翻红浪”那么露骨的句子。柳大师唯唯而退,从此安心去做“宋朝的李宗盛”(潘小娴以为柳永是那个年代的林夕、方文山,我觉得评价还是略低了。柳词好起来时,罗大佑勉强能追赶他;表现一般时,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李宗盛)去了。当然晏老师也没为自己落井下石高兴多久,因为他在家宴请宾客,他们家那位未来的著名词人、他半大的儿子晏几道,竟在酒桌上学唱起“鸳鸯绣被翻红浪”,晏老师上前就是一个大耳刮子,总理风度直降800,降成了“厅局级干部”贾政……

  晏殊前后做过几十年太平宰相,他的藐视柳永,很大程度是因为皇帝主子烦柳永,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领导看的。与此同时,也不无妒忌的人性因素。柳永的作品虽然三俗,可毕竟在女性和市井中,比晏殊的出名。怎样找心理平衡?只好借助于比三俗还恶俗的官僚架子了。而另一位曾官至“副总理”级的诗人苏东坡,之所以蔑视柳词,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创作审美和生活态度不同。东坡的文人气重,所以他不太看得惯柳词中那种有点沉溺现实乃至感官的才子气。他批评秦少游的《满庭芳·山抹微云》里“消魂”一词,用的是“柳词句法”,这背后暗含了文学家在审美上的挑剔。其实同为词人,苏轼很在乎别人眼里“我词比柳七(柳永的家中排行)何如”。而即使是他的幕宾,也未必多么认同,所以才有“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高论。真知音从来难觅,哪怕是朋友,哪怕是这人吃着你的、喝着你的。

  古今知识分子的可爱与可恨,往往都表现在对概念、偏爱的执著上,这确乎也是没办法的事。

                                                          (摘自徐江的文章《宋词的别样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