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常住人口年增60万

(2011-05-06 23:40:02)
标签:

北京

全国人口普查

a70

人口规模

比重

分类: 东西南北

  5月5日,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披露,2010年11月1日零时标准时点上,全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604.3万人。目前,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这成为北京人口总规模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每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外地

  北京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去十年,全国人口仅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而北京十年来人口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7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

   解读

  男女性别比106.8:100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相比略有下降。

  从人口年龄构成看,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2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5.9万人,比重没有变化。由于外来人口较多,且主要集中在15岁至60岁的年龄阶段,北京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低于全国老龄人口13.26%的比重。

  北京常住人口中,0至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至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岁人口减少15.7万人,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15至64岁人口增加563.4万人,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6.6万人,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

   核心区每平方公里23407人

  从人口密度看,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95人,地区分布呈梯度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23407人,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3.1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4.4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8倍。

  分区县看,朝阳区常住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常住人口。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

  解读

  城市发展不宜过度膨胀

  过去十年,北京人口规模从1382万迅速扩张至1961万,突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发展目标,人口调控的压力不言而喻。

  从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其城市化进程都不是直线式的持续快速膨胀,而是有张有弛,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人口较快增长后,迎来平稳发展甚至绝对人口下降的阶段,当人口规模巩固调整后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伦敦通过打造11座新城,将市区人口和工业大量迁出,1961年至1971年中心城区人口下降101万;巴黎1962年至1982年人口减少56万;东京通过打造“双磁极”城市布局,1965年至1990年城区人口下降60万。限制工厂、大型办事机构在市区的设立,都是上述城市调控中心城区人口的重要手段。

  北京人口规模经历了持续20年的平面式扩张,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北京必须正视加大人口调控力度的急迫性,这也是遵循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