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视读书

(2011-04-19 07:38:35)
标签:

孔子

读书人

《论语》

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人早就重视读书的重要性。《论语》记载:“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子路提出从政者何必读书,立即遭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读书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勤奋读书的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的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文化意味着人摆脱了生存对物质的直接依赖,也升华了生命对欲望的直接依赖,而发展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向度。读书固然被一些人当做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当看到,在两千多年的文化涵养中,读书不仅用来满足人的工具性需要,而且已经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成为目的,成为享受。我想,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者中,人文学者的读书,大概最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最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不过,无功利地读书,不等于不求甚解。现代社会的人读书无非是两种,读专业之书和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专业地读书必须细读、深读,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至于读非专业之书,则读法自有不同。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我推荐宋代大儒朱子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讲的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也值得今人加以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