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杏花村

标签:
杜牧《清明》杏花村志北京市一中院《四库全书》杂谈 |
分类: 旧事窗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1-04/05/05/hwbby1b405c002_b.jpg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绝句可谓家喻户晓。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究竟位于何处?
明、清以来大量权威史料的肯定性记述,有《池州府志》、有《贵池县志》、有《杏花村志》、有《江南通志》,等等。
据《杏花村志》记载:古时杏花村在贵池城西秀山门外,“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树梢,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 杜牧的《清明》诗一出,更是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有史可查的围绕杏花村歌咏的诗家就不下300多位,其中有杜荀鹤、罗隐、梅尧臣、黄庭坚、朱熹等,留下诗赋1000余首。明代沈昌诗曰:“杏花枝上箸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天下第一诗村”之说不胫而走。《杏花村志》也被收入清朝皇帝钦定的《四库全书》。
最近有机会来到池州,目睹了一回“杏花村”的芳容。这是一个集“名村、名花、名人、名诗、名酒”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点。在占地200余亩的景区内,树木葱郁,小桥流水,杏帘在望;怀杜轩、青莲馆、昭明堂、吟诗台、六朝长廊等,处处流露出村的意境、诗的芬芳。
由此,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詹晓荣。先生祖籍浙江青田,是一位海外华商,1999年在北京参加完国庆观礼后来到池州,被“千载诗人地”、“千古杏花村”所吸引,留了下来,复建“杏花村”,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一家叫“杏花村”的酒业公司却提出异议,向北京市一中院和高院提起诉讼。然而,由于他提供的“杏花村在池州”证据过硬,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可了,北京市一中院和高院也采纳了。
詹晓荣先生打赢了官司却没有得意。他说,“杏花村”不仅属于池州和安徽,而且属于中国和世界,它是华夏子孙共同的心灵家园,此财富我们完全可以共享。作为杜牧的“继任者”,安徽池州市市长方西屏也说,“杏花村”及《清明》诗,是前辈先贤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它继承好,保护好,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