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和寒食

(2011-03-29 23:40:08)
标签:

介子推

绵山

《东周列国志》

重耳

寒食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也有认为是前两天的。有学者认为清明始于周朝,《历书》有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有人认为,在古代钻木取火之时,一冬过尽,多有火种熄灭。于是首领,也就是后世的皇帝,重新赐火种。这中间前后交接,灭火数日,以致要吃生冷食品,即名“寒食”。

  然而,民间大多认定清明习俗与寒食,来自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烧死大臣介子推的故事。当时,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无道,重耳便带着臣下介子推等人逃到国外去避难。途中重耳因饥饿昏倒,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给他吃。后来,重耳回国当了皇帝,称晋文公,大封群臣,而介子推却悄然回到山西介休的家乡隐居。晋文公亲自来找他,而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到了介休东南的绵山上。

  晋文公为了逼其下山,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下山,最后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看到介子推与其母亲的尸体后,非常悔恨,取烧焦的柳木做了一双木屐,对其反复哭之,曰:“哀哉足下!哀哉足下!”从此,“足下”亦成为以下对上,或者同辈间的敬称。

  而介子推的死所绵山,也被改名为“介山”。介山之下,每逢寒食清明,当地人踏青、扫墓、插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至于冷食“子推蒸饼”、“火烧”、“清明燕”、“蛇盘兔”、“灌馅糖”等习俗,特别是“清明扫墓”,早已成为中国人的民族习俗。

  不过,必须说明,根据《史记》、《左传》等正史的记载,介子推并非被烧死的,相关的故事只见于《东周列国志》。显然,小说家所言只是代表了老百姓的心愿而已。这心愿就是盼望普天之下皆能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