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分三六九等的。
海洋中的盐分结晶沉淀之后,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状态的食盐质地最佳。因产量稀少、运输不便,在古代只有皇族才能食用。而盐湖里天然出产的盐含有芒硝等杂质,所以它的味道比较苦。曾经有一个汉字“盬”,就是专门称呼这种苦盐的。海盐则介于两者之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统治集团和商贾所注目。《史记》中就记载了一个因盐而巨富的商人猗顿,猗顿在理财专家陶朱公的启迪下,迁居运城盐池附近,以在运城贩运食盐牟利,后成为“与王者埒富”的巨商。有一种说法说,陶朱公就是范蠡。
自然凝结而成的具有特殊外形的形盐,则是封建国家礼仪的象征。虎形盐,象征的是威武,一直是祭祀等国家重要活动的珍品。
在周朝,虎形盐只有来朝觐天子的诸侯的飨礼才用,平日以饮酒为主或以吃饭为主的宴席就只能用散盐了。在公元1046年,宋仁宗的御试题目中,还有一道关于形盐的考题,当时,形盐是大宴时招待贵宾的必备品。一直到清朝,形盐一直是国家礼仪的象征,并且排名在祭祀用品的第一位。
食盐走下神坛,源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化学工业的崛起。作为化工之母,在五种基本的化工原料中,有三种是用食盐生产的,这就是盐酸、烧碱和纯碱。
新中国成立后,盐产业继续高速发展,普普通通的盐,突然向人们展示了它无比丰富的面孔:食用盐中就有盐分含量比较低的低钠盐、各种特殊味道的调味盐;用于保健的有沐浴盐、洗发盐、泡脚盐;用于清除水垢的活性盐;用于冬天融化积雪的融雪盐,等等。
今天,中国的食盐生产早已现代化,广泛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真空制盐技术。食盐的生产厂家也遍布华夏各地,目前,中国每年的盐产量已达8000多万吨,但是只有10%供人们食用。其他绝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着无数的精彩和辉煌。
边边角角
盐房子治哮喘
堆满墙、撒满地的“白雪”晶莹剔透,置身弥漫盐“雾”的空气里自由呼吸、纵情游戏。如此浪漫可爱的环境,谁会想到这竟是福州儿童医院为治疗哮喘特别建造的“盐房子”。
盐房子喷出来的细小颗粒盐雾,是盐疗法的关键。据介绍,这些3微米以下的细小盐微粒,可以渗入孩子细小的支气管,不仅可以杀菌抗炎,溶解痰液,还可以改善通气状况,补充孩子体内氯化钠含量,增强肌体免疫力。这种物理性的治疗方法不会有副作用,治疗始终处于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没有打针、输液,无任何痛苦、危险,它舒适又安全,比较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盐旅馆吸引游客
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这里的盐层很多地方都超过10米厚,总储量约650亿吨,够全世界人吃几千年。为了吸引游客,当地人在湖中就地取材修建了盐旅馆。
来到这里住宿的游客大都异常好奇,总有舔舔墙壁或家具尝尝盐房的“味道”、或者吃饭时将盐桌敲下来一小块加在菜里的念头。不过盐房的主人规定,“不许舔墙和家具”。事实上,餐桌和座椅都坚硬得像石头,就算想弄些粉末下来也很难。
盐教堂演奏音乐
哥伦比亚地下盐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教堂,它长120米,面积8500平方米。教堂墙壁远看去像是一层冰雪,实际上这是从盐晶里雕刻出来的。
盐教堂曾经是一座地下盐矿,后来政府出资将其修建为巨大的地下教堂,其中一些用于祈祷的地方就是从前的盐矿工人祈祷之地。教堂里供奉着当地盐工信奉的圣母,它有4个殿,最大的一座有120米长,74米高,所有的柱子、神龛、佛像都在盐矿石上雕成。每年,总有超过30万的游客慕名来到锡帕基拉,参观这座蔚为壮观的地下建筑奇观。当地的音乐家还经常把这里作为天然舞台,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在这里演奏音乐能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奇妙效果。
万丈盐桥架通途
万丈盐桥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部察尔汗盐湖之上。盐桥全长为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
万丈盐桥上玉带似的盐桥,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几乎同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无两样。有趣的是,万丈盐桥由于路面过于光滑,汽车开得太快,就会打滑翻车,所以,桥头的木牌上限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就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