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图)

标签:
中国碳汇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森林资源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
今年是国际森林年,目前中国启动了以“植树造林,减缓气候变化,中国人民在行动”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利用捐赠资金,通过植树造林,建设高标准碳汇森林示范基地,抵扣碳排放指标。
新名词·森林碳汇
何为碳汇?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的过程,它包括海洋碳汇、生物碳汇、森林碳汇等,其中森林碳汇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林业碳汇。
目前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累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排放常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林业碳汇虽然是间接减排,但它的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目前许多人对碳汇林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是森林就能吸收二氧化碳,就能被称作碳汇林。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碳汇林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额外性并且对森林碳汇进行计量、检测、核证。
新经济·碳汇林业
发展碳汇林业,不仅降低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对全球气候产生有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我国在工业、能源上的减排提供了缓冲期,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的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中国社科院潘家华研究员2009年在“林业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中表明,到2020年,我国通过推进植树造林可新增短期就业岗位4762万个。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规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不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义务。但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加强林业建设,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和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不仅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
新愿景·前途光明
我国的林业碳汇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未来发展仍需克服许多难题。
首先,我国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大多地处偏远山区而且立地条件差,水资源短缺,适生树种少,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对今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管理以及森林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其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更迫切地想知道森林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专业人员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解答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碳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有待加强。
碳汇林业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增加就业等多重经济效益。我国做大做好林业这篇文章,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前景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