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9级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强烈震撼。这次日本地震连同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发生的智利、印尼、新西兰、汶川和玉树等系列大地震,再次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全球是否进入或正处于一个“地震活跃期”?实际上,从2008年汶川地震,或者更早一点,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引起印度洋海啸、造成近30万人罹难时,人们就提出这个问题,特别是2010年智利8.8级地震以及新西兰7.1级地震发生后,
社会公众更表现出极大关注。而此次“3·11”日本地震发生后,这个问题也再次摆在社会公众的面前。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直观的办法就是让统计数据说话。通过对近百年有观测历史的地震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我认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刘杰研究员的观点是正确的:“目前地球地震活动总体正常,短期来看,地震活动正处于相对活跃的时期。”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叫“总体活动正常”。在过去的100年中,分别对8级、7级、6级以上地震进行统计,每年有8级以上1-2个,7级以上10-20个,6级以上20-100个。也就是说,如果目前能保持这个活动水平,就可以认为“总体活动正常”。我们这里提供了一百年来全球7级至7.9级,以及8级以上地震的频次表,而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的地震数据并没有超出近百年的长期背景,因此目前地球的地震活动总体是正常的。
还有第二句叫“短期相对活跃”,是相对近10年左右时段而言。从图表中同样可以看到,近10年8级以上地震出现的频率,虽然没有超出百年的背景,然而比起此前的20年却有明显提升。至于最近这个活跃期的划分,该从哪个地震算起,将到哪个地震结束,还有不同意见。然而当前的相对活跃,并没有改变总体正常的格局。
当然,100年左右的数据还是太短了。但是没有办法,因为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历史就这么长。
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窗口,是地球充满活力的象征。地球通过地震释放能量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