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还有多远?
(2011-03-07 05:54:35)
标签: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垄断行业规范收入分配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国家统计局网站3月1日发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中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6年—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
在这般耀眼的成绩面前,收入分配改革却每每位列这几年两会焦点话题的前列,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财富不断向垄断行业集中成为不争的事实。国民如何分享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福利,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如何缩小行业间、地区间收入的差距,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站在“十二五”的起点,我们更需叩问:国富已至,民富多远?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1997年的2.6∶1达到2010年的3.33∶1,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垄断行业收入也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部门垄断,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只有引入更多的行业竞争,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等,才能克服日趋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消费目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共服务消费落后制约了个人消费的增长。要通过改革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在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发挥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的积极性。
切实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首先需要多措并举,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继续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低收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重点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群体、行业间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全面推行积极的工资政策,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例。